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鄂地文化遗产玻璃研究 揭秘玻璃起源

发布时间:2017-03-02 浏览量:640 来源:湖南考古
古代玻璃制品

  玻璃是最早的人造材料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地区就开始生产玻璃的雏形——费昂斯(faience),至公元前2500年左右,该地区已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玻璃制品。我国的玻璃制作体系起步相对较晚,玻璃制品在本土经历了从舶来品到自主生产、创作的过程。湘鄂之地作为国产铅钡玻璃出土的主要地点,历来是玻璃研究者关注的区域,之前对此区域出土玻璃的研究也仅限于文献资料,未能直观、深入的了解,在此次考察学习中亲见实物,也算是满足了内心一直以来的诉求。
  
  越王勾践剑出自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其造型精致,剑身修长(55.7厘米),两从刃锋利,颈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剑身上布满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背面分别镶嵌玻璃和绿松石,其中玻璃仅剩两块,均为蓝色半透明,两块玻璃形状不同,一块呈球冠形,一块呈烟斗形。近剑格处铸有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作为我国古代最早批玻璃制品之一(其他有河南辉县吴王夫差剑剑格上的圆形玻璃和河南固始侯古堆1号墓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越王勾践剑剑格上的玻璃来源也是众说纷纭,但多推测其为贸易品。图七、图八为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这批玻璃珠基体颜色多为蓝色、橘黄色绿色,它们虽尺寸、形状不一,但制作技法大同小异,从“眼珠”判断其属层状眼珠,具体做法是预先制作好玻璃基体,然后在玻璃基体上多次加以不同颜色的玻璃料,由下至上依次减少,最后加以修整制作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此类玻璃珠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类型,如新疆轮台群巴克一期M27、战国早期淅川徐家岭M10等墓都有出土,这种类型的玻璃珠在西方较为常见,可溯源至西亚。此外,由图九可以看出江陵九店楚墓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在制作方法上更为复杂,主要采用层状眼珠或嵌环式眼珠的制作方法,在若干个小圆圈外套上一个大圆圈,小圆圈数量一般为六个,整体而言,江陵九店出土蜻蜓眼式玻璃珠上的图案更加形象生动。
  
  目前对古代玻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分体系与制作工艺研究、玻璃起源或产地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各地不同玻璃制品的发展过程及物质文化交流情况的研究,而至于后两者的研究,有时仅凭科技分析是难做深入探讨的,这就需要充足的考古资料支撑,因此,也期待未来更多新资料和新方法的加入。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