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丁立忠:加快推进建材行业“三个一批” 拓展发展新空间

发布时间:2018-09-03 浏览量:1761 来源:中国建材报
“走出去”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大踏步向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企业若想实现更好发展,仅仅依靠国内市场远远不够。只有放眼国际,迈开步伐,坚实稳定地“走出去”,做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才能实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当前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我国建材行业来讲,“走出去”对于实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行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曾多次表示,要将“走出去”作为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行业先进技术装备和高效产能“走出去”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建材行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国外市场资源,充分发挥我国建材工业技术、装备、科技的优势,扩展新的发展空间。
 
为此,中国建材联合会于2014年成立了“走出去”办公室,为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推动建材行业健康有序地“走出去”。“走出去”办公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重点推动“三个一批”项目的落地实施,形成建材“走出去”的新格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走出去”办公室主任丁立忠近日接受《中国建材报》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建材行业“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大

境外投资显现新趋势
 
记者:建材企业“走出去”已经历了多年的实践,为何要反复强调它的重要性?
 
丁立忠:国际产能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提出的新理念、新倡议、新举措,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抓手和平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推进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是行业发展需求、开拓发展空间、增加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引领世界建材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若想成功突出重围,解决市场问题是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消化存量、基础建设投资增速放缓阶段,这一变化给作为其上游的建材业的发展造成了困难。虽然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影响建材行业的众多因素之一,但房地产市场的疲软,使得国内建材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可以说是建材业出现大幅下滑的直接因素,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下降,更使得行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增强,国内的市场情况可以说不容乐观。
 
反观国际,随着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得其建材市场充满了需求与活力。同时,由于其国内缺乏足够的建材企业、相应的生产技术,使得其建材产品出现短缺的现状,足以吸引其他国家建材企业的目光。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建材行业在技术、装备等方面基本达到甚至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拥有了拓展海外市场的底气与实力。
 
记者:目前建材企业境外投资发展情况如何?
 
丁立忠:第一,建材领域国际产能合作逐年增多。
 
我国建材工业实施“走出去”以来,随着技术装备的不断提升进步,产品质量与功能的不断提高,对外合作贸易得到较快发展,在出口产品、技术装备和承包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我国水泥、玻璃、玻纤、陶瓷、石材加工以及墙材等产业的成套技术装备达到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建材企业已经能够为国外客户提供成套设备的一条龙服务和工程总承包服务。大型建材企业对外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境外收购企业、投资建厂步伐明显加快,已涉及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墙体材料、石材等多个行业。特别是水泥技术装备工程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水泥工程服务已占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水泥技术工程及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从项目来看,仅水泥行业就新增一批“走出去”项目,目标国家多分布在东南亚、东北亚、北非、南亚等区域。
 
第二,龙头企业成为“走出去”中坚力量。
 
大型国企是“走出去”的主要力量。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等企业集团,在马来西亚、印尼、老挝、蒙古等国家建设了大量的建材项目。
 
一些优秀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和实践,成为引导民企资本抱团出海的领军者,主动对接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不仅满足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需求,也推动了产业园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第三,建材“走出去”的合作模式逐步创新。
 
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在国际产能合作上勇于做开拓者,除开展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示范项目外,中国建材集团与法国施耐德、日本三菱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多领域合作,将中国建材的中高端装备与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结合起来,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此外,我国建材行业积极探索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为企业提供配送、仓储、销售一条龙服务,同时一批民间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扩展商贸流通领域,形成新的建材产业生态圈。
 
第四,探索境外产业园合作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产业链配套支撑,缺乏风险控制和投资保护平台,加上对所在国法律、文化等因素的不适应,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不乏失败案例。而集群式“走出去”,在东道国形成产业集群,能够增强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发挥资源共享效应,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建材企业海外投资和运营风险,提升产业企业竞争力。如中材赞比亚建材工业园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2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烧结砖等多个建材项目。
 
“三个一批”为抓手提高“走出去”质量水平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何为“三个一批”?“走出去”办公室针对“三个一批”都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丁立忠: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建材产业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规模,切实提高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供支撑,乔会长在总结行业走出去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联合会要积极推进独立在国外投资一批、产能合作一批、中介服务一批“三个一批”的走出去发展模式。当前,建材行业“走出去”已经从传统的产品贸易、装备技术走出去转向了与目的国深层次产业融合阶段。所以有必要推动建材“走出去”“三个一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明确推进对象、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保障措施等,通过典型案例形成“走出去”的新态势,为实现建材行业“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目标打好基础。
 
独立在国外投资一批:各产业骨干企业通过根植于目的国,加快全球产业链体系建立,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通过并购、合资、新建等多种途径形成在目的国直接投资建厂的一批项目。
 
产能合作一批: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墙体材料、石材、非金属矿物等产业为重点合作领域,通过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带动我国优势产能、优质装备和技术标准互认、有利于提升我国建材行业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的重点项目,形成以工程总承包、装备出口、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产能合作的一批项目。
 
中介服务一批:依托于行业协会平台,为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解读、国别市场信息咨询、项目对接等服务,重点推动建材企业以产业园模式、与目的国开展能力建设合作等方式开展产能合作,带动建材服务业走出去。通过协会、建材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个性与共性服务,解决企业开展产能合作的突出问题,形成走出去一批项目。
 
为了有效完成建材行业“走出去”攻坚战,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走出去”办公室针对“三个一批”做了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推动建材“走出去”政策制定。
 
“走出去”办公室按照联合会工作部署,发挥协会作用,从顶层设计上做好建材“走出去”规划,以重点国家、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为示范,探索建材“走出去”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时组织行业内专家配合发改委编制《“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指引》、配合工信部编制《制造业产业链布局规划》。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建材行业“走出去”的指导,在发改委的指导下,编制完成了《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指引》,通过《指引》引导我国建材行业充分发挥产能、技术、装备、人才、资本等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引导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形成集建材贸易、装备、投资、综合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合作格局。
 
第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领建材行业健康有序“走出去”。
 
为促进建材企业在国外市场互相支持、互相联合,遏制海外市场恶性竞争,倡导行业自律,“走出去”办公室积极推动“走出去”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走出去”企业自律管理,规范境外经营行为,避免同业恶性竞争。目前已形成《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并形成评价细则。将以八大产业为突破点,逐步在整个建材行业推广实施。
 
第三,搭建国际通路,促进双边交流机制。
 
为了更好地为中国建材企业提供“走出去”服务,“走出去”办公室保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联系,反馈双方建材发展需求,促进建立双边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同时创新与国外同业组织交流合作方式,不断开拓与国外同业组织的联系渠道,建立良好的互通交流机制,促进建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通路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累国际市场信息,为行业内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推动平台建设。
 
以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中国-东盟建材合作委员会两个平台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平台内部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平台效益,促进政策沟通、信息联通、资金融通、产业协同,推动和引导中国建材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联盟通过主题沙龙、微信平台、联盟会刊等形式,切入企业“走出去”关注点,使建材企业及时了解“一带一路”的新政策、新动向,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国际市场信息、资源和商机。
 
第五,加快重点项目的落地。
 
“走出去”办公室根据国家《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指引》以及重点企业的需求,积极对接国外政府、国际同业组织,重点培育一批项目,利用协会平台优势,为相关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对接境外合作伙伴等,以第三方服务机构身份推动这些项目加快落地,从而帮助更多的建材企业“走出去”。
 
记者:“三个一批”中明确提出要树立100个标杆项目,“走出去”办公室是如何选择和扶持这些项目的?
 
丁立忠:为了明确树立100个标杆项目的标准,“走出去”办公室编制了《关于推进建材工业走出去“三个一批”项目加快落地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实施“三个一批”不同于以往不顾企业发展现状和抗风险能力,一味提倡走出去投资的方式,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量身定做“走出去”模式,把自身竞争优势最大化,同时“三个一批”又各有侧重。
 
推动独立在国外投资一批,一是选择在海外具有投资经验,形成一定投资规模的综合型企业集团,鼓励在境外以建立海外仓、建材产业园等形式搭建建材“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大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以大带小合作的出海方式,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整体的综合竞争优势。
 
二是选择以八大产业为主的各产业龙头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优势,在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不足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投资的方式,建设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生产线;
 
三是选择有技术、有资金、有海外市场的中小型民营建材企业。发挥其决策快、投资灵活的优势,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风险防控的基础上进行建材细分领域的专项投资。侧重于鼓励中小型民营建材企业通过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尤其是加工制造型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海外建材专业商品市场等平台参与“集群式”“走出去”。
 
推动产能合作一批,一是推动建材装备、工程总承包“走出去”。参照“水泥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成功案例,继续发挥我国成套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带动成套设备出口和产能转移,扩大我国建材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国际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二是选择在高端建材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的项目、企业。鼓励我国建材装备制造与发达国家高端技术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主要针对高性能玻纤及制品、高端玻璃、特种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装备市场,力争通过股权合作,建设境外科技研发基地。
 
三是选择以建材上下游产业业联动方式走出去的成功案例。鼓励建材企业拓展与产业链上下游的装备制造、建筑、房地产等领域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以产业链纵向强强联合协作方式“走出去”。
 
推动中介服务一批,一是在“一路一带”相关国家设立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国际国内联手的服务链,通过打破信息壁垒,为企业提供产能合作目的国的国情、经济、产业、人文风俗等各种信息服务以及海关、政策、金融等方面动态咨询服务。
 
二是利用协会平台优势,为建材行业在重点国家投资、经贸、产能合作提供牵线搭桥式服务,促成项目落地。鼓励企业采取建材产业园模式集群式走出去,降低海外风险。
 
三是为国际产能合作国提供规划制定、标准咨询、检测认证等建材第三方服务,尤其是组织相关单位与目的国开展关于建材领域的能力建设合作,从而带动我国建材标准、检测、认证、规划等全方位走出去。
 
“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今后仍需有序推进
 
记者:根据您几年来的经历,您认为,当前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当怎样解决?
 
丁立忠:在我看来,当前我国建材行业“走出去”主要面临五个瓶颈问题。
 
一是民企“走出去”,缺乏保障机制。目前央企和国企“走出去”不缺资金实力,而民营企业“走出去”,还缺乏有利的金融支持,在贷款、融资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是部分企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建材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地域特征比较显著,许多企业也在积极寻找“走出去”路径,但苦于对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特别是在国际投资的法律法规、地域文化、地缘政治、投资风险方便了解不充分或缺少了解途径,因此而形成了一定的盲目性,投资失败案例较多。同时,由于缺乏对国际投资环境的了解,缺乏国外经营管理的经验,对国际市场运行规则和国际经贸惯例的了解不到位,“水土不服”的问题频现。
 
三是缺少行业或企业间的合作。建材普遍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时间较短,存在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缺乏海外投资所需要的熟悉国际市场分析、商务规则、法律法规、投融资管理、项目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
 
四是技术标准不兼容。产能合作技术标准不对接。比如,部分中东国家,虽然自身技术能力较弱,但是推崇欧美的工业技术和标准,中资企业进入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国家长期执行欧洲标准,特别是电力、石油炼化、交通运输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形成固定渠道来源的欧洲技术标准体系和庞大既得利益集团。一些国家电力项目甚至明确规定不能使用中国标准,而是采用日韩或欧美标准。
 
五是恶性竞争问题屡禁不绝。部分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短期利益,向海外输出国内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质量低劣的产品和生产线,进行破坏式发展,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使中国企业乃至国家的形象受损。
 
“十三五”期间的建材工业“走出去”的攻坚目标是要建成3-5个国际建材产能合作示范园区,实施100个以上境外合作项目,在国外实现的经营额占总量的15%以上,从而使得中国建材工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为实现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而要想让推进建材行业向新向好,必须尽快突破这些阻碍“走出去”的难题,进一步建设健全建材行业“走出去”服务系统。
 
一方面,加强规划,有序推进产能合作。组织行业内专家制订建材产能合作国别指南,全面分析目标国家建材需求和市场变化,加强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政策法规、投资环境、建材上下游产业发展、国际行业标准等方面研究,指导建材企业有组织、有目标、有重点、有分工、有协作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另一方面,抱团取暖,以产业园模式“走出去”。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优势,组织上下游企业间的互利协作、抱团出海,全面提升我国建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与合作中的整体地位。鼓励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发挥带头作用,以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模式,以大带小,降低企业在海外的非经营性风险。
 
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快标准对接,促进互通互认。加快建材行业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推广,加快重点行业、急需领域产品或工程技术标准的外文版翻译。尽快形成国际标准互认体系,减少和消除非贸易技术性壁垒。
 
此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自律,也十分重要。协会将加强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优化公平竞争的“走出去”国际市场环境。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