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玻网,我们将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中国建材“超薄玻璃”惊艳世界

发布时间:2019-06-22 浏览量:1400 来源:班组天地 作者:王兴华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几乎是天天能见到,但您见过薄如蝉翼的玻璃吗?5月8日,中国建材集团蚌埠院功能玻璃研究所成功生产出的“超薄玻璃”,厚度只有0.12毫米,比一张A4纸略厚一点,更神奇的是,这种玻璃还很结实,家用轿车用150公里的时速撞击都毫发无损。
 
中国建材集团蚌埠院功能玻璃研究所副所长曹欣,曾带着他的团队做超薄玻璃的落球实验,测试超薄玻璃的性能。
 
曹欣将55克钢球放在1米的高度,自由落体砸向超薄玻璃。这样的冲击力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以时速150公里的速度撞停到墙上的冲击力,但玻璃完好无损。被钢球砸中的这片玻璃厚度只有0.12毫米,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艺批量生产的最薄玻璃。
 
曹欣说:“在0.12毫米这个范围上,我相信我们的超薄玻璃是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惊艳的一个成果了。”
 
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核心材料,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基础材料。玻璃越薄,透光性能就会越好,柔韧性好,重量也会随之减轻。但是玻璃太薄又非常易碎,怎样让玻璃既薄又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是个世界难题。
 
正是因为中国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使超薄玻璃的国际市场价格降低了2/3。然而,曹欣并没有满足0.12毫米的厚度。在0.12毫米玻璃批量下线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着手准备0.1毫米超薄玻璃的研发了。
 
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布玻璃浮法成型工艺研制成功,各国争相抢购专利,但是皮尔金顿却只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这样的情况让当时的中国玻璃行业意识到,必须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因为起步较晚,又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当时中国的装备和工艺都跟国外存在一定差距,根本无法做出厚度1.1毫米以下的超薄玻璃。电子信息显示的核心材料仍然受国外垄断,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商不但价格没法协商,就是供应什么样的材料也要由人家说了算。
 
为了不再受国外的技术掣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彭寿和科研团队经过30多年的探索,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超薄玻璃带上了世界舞台。
 
2014年6月,突破0.33毫米;2016年4月突破0.15毫米;2018年5月突破0.12毫米。
 
“市场转了一圈,现在下游对产品又有了新的要求,现在我拿的就是市场反馈回来的一个样片,我给大家做一个实验。”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红灿介绍道。
 
任红灿掰断的就是用来做手机屏幕的0.33毫米超薄玻璃,是客户跟他们订购的产品。从外观来看,掰断后的玻璃,花纹越多越细,就代表玻璃的强度越高。在同类产品中,这样的强度已经算是较高的了。然而,客户又对任红灿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在这个强度上再增加一个量级。
 
虽然客户提出的要求可以做到,但是也要通过数百个工艺参数的调整才能完成,开完会的任红灿还要到生产线上看看。
 
生产线的环境温度有四五十摄氏度,被任红灿称为最不讨喜的厂房,而观测1600摄氏度左右炉温的融化情况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
 
玻璃的性能是否优越,关键在于原料的配比和高温融化时原料产生的化学变化,而炉内的温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负2摄氏度的温差就会影响玻璃的性能,所以任红灿最关心温度的变化和炉内的融化情况,有丝毫的偏差,整个生产线上的玻璃就要废掉,一天的损失就要达到50万元。
 
生产超薄玻璃的秘诀,除了高温的窑炉,还有一个关键步骤,锡槽。窑炉熔化的玻璃溶液流入锡槽装备中,因为锡液的密度较高,玻璃溶液可以浮在锡液表面,再用拉边机将玻璃拉薄,最后进入退火窑进行退火。
 
窑炉、锡槽和退火是浮法工艺生产玻璃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调整的参数都非常多。
 
坚持与创新,让中国的超薄玻璃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不断开疆拓土。2014年以前,任红灿他们的电子信息显示材料在国际上几乎是零销量。而短短4年的时间,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增长到了40%。
 
“过去中国在跟跑、并跑,下一步我们要领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对未来充满信心。

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加快研发步伐
图1: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加快研发步伐

科研攻关小组
图2:科研攻关小组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