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武汉让一代人铭记,向世界发出战胜困难的最强音并最终取得胜利。
9月5日,武汉再次发声,八家商协会在这里共同发出自律抱团应对原片飙涨的声音。
会议由武汉玻璃行业协会举办,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防火玻璃委员会、合肥市玻璃商会、河南节能玻璃协会、湖南省玻璃行业协会、陕西玻璃深加工分会、宁夏玻璃行业协会、洛阳玻璃行业协会等商协会代表出席,创造了玻璃行业商协会抱团的记录。
会议为期半天,原片飙涨的应对、办会的经验交流、建立全国性商会倡议。关于会议的内容可以留意官方的信息,这里更多是对本次会议的背后作一些剖析。
原片飙涨深加工行业爆发
2020年8月12日,原片企业创造了半天之内相继发布涨价通知数量的记录,这也拉开了自5月底6月初原片逐渐恢复市场价格的“价格上调”向“暴涨”的转变,原片价格一天一涨,白玻连涨四天累计160元/吨,10天时间成本增加超过50%,8月底突破2000元/吨等让人咋舌的疯狂,没有足够市场分析能力与库存能力的深加工企业始料不及,陷入刚接单未排产成本即上涨、做一单亏一单、价格无法向下游传导等乱象。
随着原片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了深加工与原片的矛盾。
2020年8月18日合肥市玻璃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通过了《合肥市玻璃商会通过向有关部门提起调查申请函的决议》,就“原片厂家的成本上涨”“原片厂家的质量是否上升”“原片厂家的集体涨价是否构成垄断”“涨价是否符合当前国家倡导的六保六稳方针政策”等四个方面首度喊话原片企业。
各地方协会相继召开深加工会议,向原片企业喊话,倡导行业自律,组织会员企业展开自救。
8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深入报道了原片涨价对深加工企业影响的处境与应对。
8月,《产业协同、共融共生、行稳致远——致深加工企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倡议书》加盖了山东、合肥、陕西、河南、湖南、浙江等地商协会公章刷屏朋友圈,多地商协会首次联名共同发声,喊话上游原片企业维持价格稳定,同时呼吁下游理解价格传导的难处。
接受现实反省自我
本次武汉玻璃行业协会组织的全国部分省市玻璃行业联谊会上,合肥市玻璃商会再度发声,却红光会长在发言中指出,从今年4月底至今,玻璃原片价格从约1200元/吨升到2300多元每吨,一路飙升,整体平均涨幅超过55%,给广大玻璃深加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使得深加工企业非常艰难。
截止目前,尽管各地强烈反响,甚至以不同方式向国家有关部门反馈相关情况,但并没有阻止原片持续上涨的脚步,8月12日行业预测的2400元/吨正在逐步接近。是否,8月份一系列的反对声音可以认定为徒劳?
过程不重要,结果很残酷。
原片暴涨不可阻挡,接受现实成了大多企业努力反对后的无奈共识,所幸,本次全国玻璃商协会联谊会的重大收获之一莫过于各商协会的自我反省与行业自律倡导。
合肥市玻璃行业商会会长却红光直言,玻璃深加工生产企业长期存在的“低价竞标”、“无预付”、“垫资生产”、“年度合同”等顽疾令许多企业面临生死考验,大幅度降低了玻璃深加工生产企业抗风险能力,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武汉玻璃行业协会副会长况秋华认为,当前价格要向下游传导,玻璃的价格起不来并不是市场的需求量低,也不只是原片原因所致,加工厂多,原片厂少,涨不起来。
宁夏玻璃行业协会会长贾芳莉以湖北发到宁夏的玻璃价格为例,价格过低,低价竞争实质就是行业自律的问题,行业不规范的历史根深蒂固,合同不规范,一味低价竞争,为生存而生存等问题长期存在,不利于企业应对原材料成本的风险。
本次原片的涨价应该两看,在对深加工行业造成重创的同时,恰好又是一次真正的洗牌,逼迫深加工企业规范和淘汰长期不合理的企业。
河南节能玻璃协会会长罗圣克认为,尽管不能阻止原片价格的上涨,但全国玻璃协会应该在这个时候发声,表达行业的诉求。多轮大幅度的涨价,危机也有机会,企业要反思过去,增强自律。罗圣克透露,为了帮助会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河南节能玻璃协会聘请了专业的法律顾问,长年为会员企业提供劳工,报送,合同,纠纷等指导,规范合同与经营。本次原片上调影响到订单合同的,所涉及法律问题的,深加工会员企业在合同调整方面根据法律顾问的指导意见执行得好,极大地降低了原片涨价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湖南省玻璃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新良介绍,她所经营三湘玻璃公司,为应对原片暴涨订单按当天价格定价,同时已减少接单,花更多时间抓内部管理,合同的管理,法律顾问培训。她认为,疫情与原片上涨给深加工企业上了很好的一课,调整提升自我,明年春天会是个好季节。
合肥市玻璃商会会长却红光呼吁各会员单位在做到自救、自律的同时,也做好应对措施,他呼吁深加工企业要客观的看待原片涨价,主动调整应对,不借原片涨价之势哄抬玻璃成品价格。加强行业的自律,不能因原片涨价而降低成品质量,降低服务标准。会员单位将原片涨价情况的相关信息传递给下游客户,逐步上调产品价格,减轻成本压力。控制订单的结算方式,不垫资,不欠款,不收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超过3个月拒收,预防资金风险。控制好的原片库存,掌握主动权,采取低库存高运转的经营模式。理性分析上游原片企业库存和贸易商库存与出货状态,贸易商急需出库,是降价的开始。信息共享,对下游失信的客户,共同抵制,拒绝接单。做好各地方区域的指导价,按指导价进行签单。
自律的成本
本次会议,普遍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加工行业的竞争力是根本。即使没有本次原片的飙涨事件,行业不自律,低价竞标,缺乏交流,早应梳理的市场主要矛盾,推崇有一定能力的加工厂,玻璃涨价只是外因,自律才能自救,团结才能发展,联合才能壮大。
相比多个商协会代表发言的温和,陕西玻璃深加工分会张春生秘书长的会议讲话要强势一些,在他看来,并不反对涨价,疫情期间原片价格跌至谷底,应该回到市场正常价格水平。但是,深加工企业需要给原片企业传达信息,可以协同推动涨价,甚至可以一步到位,当前持续上涨单次幅度相比原片整体水平而言并不算高,由此引起的每次涨的金额无法成为说服下游传导价格的理由。
张春生秘书长认为,疫情会改变世界经济结构,最近两三年,行业从业门槛越来越低,恶性竞争越来越普遍,湖北是全国玻璃价格最低之一的市场,但武汉是座光荣的城市,应继承红楼精神,上下游唇齿相依的行业,相互离不开,温水煮青蛙的涨价方式伤害的是深加工行业。
关于自律,每家企业情况不一样,实力不一样,生存法则,弱肉强食,只能做低价。自律规范的成本过高,短期内解决很难。
张春生呼吁,需要通过更多平台发声,希望下游理解深加工难处,倒逼下游客户理解与付款是首要的,必须敢于发声。对于上游,如果深加工企业不团结,每家企业资金实力不一样,很容易被击破。团结,上游还可能愿意对话,但行业长期以来都是一盘散沙。
原片厂的涨价是个契机,温水煮青蛙式的涨价方式让今年成为深加工行业正式洗牌的一年,加工行业的利润不足以支撑行业的风险,或有三成深加工企业遭淘汰,未来,玻璃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合肥市玻璃商会执行会长王永光直言,疫情,复工复产,玻璃原片短期内涨价速度过快,在玻璃价格传导上,原片传导给了深加工,由于无序涨价,到了深加工环节无法向下游客户传导,形成了价格的堰塞湖,换言之,价格传导到深加工企业后无法再传导下去,14万家深加工企业的声音原片企业不能不听。王永光呼吁原片厂家应与深加工企业达成共识,双方在产业链上形成机制,强势地向下游疏通价格堰塞湖,共荣共生而不是维持对立。
全国性玻璃商协会组织筹建
武汉玻璃行业协会会长李松柏寄望本次会议可以共商协会办会经验,共商涨价的思路,开启新的征程,作为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行业的发展发声,会长秘书长在行业的榜样作用,希望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对接,作出呼吁,希望从原片企业涨价的方式、频率、优化等方面考虑深加工企业的处境。
本次会议来自各地的八个玻璃商协会在武汉集结,为深加工企业发声,呼吁企业抱团自律的同时,还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与会的代表达成初步共识,成立全国玻璃商协会组织,武汉玻璃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陈圣波就发起“全国玻璃行业协会总会”做说明并宣读倡议书,组织将履行构建投资融资平台、构建生产采购平台、构建专技培训平台、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构建行业宣传平台等六个方面服务广大企业。
会议的背后
时至今日,去追究原片持续上涨的原因,去分析原片涨价对深加工企业的影响,去炮轰一些协会不作为等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既定的事实,这几乎是不可阻挡的上涨大势。同样的,短时间内要解决深加工行业的有关自律、自身规范、抗风险能力等问题行业成本同样不可能做到,远水救不了近火。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原片与深加工相互撕杀又相互依赖,团结一致的原片企业在传导价格这个问题上把深加工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是事实上,从产业链的角度,这是一次双输的博弈,因为生态链的价格传导在深加工这个环节堵塞了,无法向下游传导。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要没有了下游的输血,原片领域也并非不可战胜,如果有一天有协会带领会员主动停产,这个行业将变成什么样?
也许,会议、公告、文章等最后极有可能是徒劳的,但深加工企业、商协会仍然应该坚持发声,呼吁与原片企业展开对话,合理传导价格,维护产业繁荣。同时,向下游源源不断传递信息,通过不同渠道、方式取得下游的理解与认同,寻求合理的价格调整方式,搀扶互助,共生共赢。
当然,如果经历疫情和原片风暴的深加工企业能生存下来,那就真的到了自律与自省的时候了。